1
昨天下午刷到我妈发的抖音,背景是院子里怒放的月季花墙。
那片花是我两年前种下的,每到5月份,各种颜色的月季花就满满地爬满了墙壁,煞是壮观。
今年五一,为了避开出行高峰,我还没回。
前几天,我还问过她,家里的花都开的如何了,并让她拍照给我看看。
她说拍不好。我在视频里教她,说了半天,她还是不得要领。
没想到,最后她还是自己摸索着在抖音上发给了我看。
当初,家里装宽带。给我妈换智能手机是为了方便和我们视频,抖音是我临时给她下载的,为了让她看别人发的东西打发时间。谁知,大字不识一个的她竟然也越玩越溜,视频越发越多。
而我,也慢慢成了她最忠实的拥趸者,每次都积极点赞,尽管她也从来不看谁给她点过赞。
她发视频的时间很固定,每天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因为上午她要做生意,晚饭前要做好隔天的米酒,所以,中间的那段空闲就是她看抖音发抖音的时间。
我妈只会发抖音,却不会删。
最开始,她也有拍得乱七八糟的时候,发出去了,觉得不好看,就视频让我告诉她如何删除。我说得口干舌燥,她还是无法领会,所以每次我回家,都是她抖音的清理专员,她翻看着,说这个不好,我就负责删除。
以前,我教过她发抖音最简单的操作方式。就是拍同款,比如看到谁发的好看,就直接点现成的,音乐和造型都不用选,简单快捷。
某一天,我竟然发现她学会了自己配音乐,我自己都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问她怎么做到的,是不是我爸手机里的音乐?她给我解释不清楚,但就是会了,且花样繁多。
2
其实,在教我妈发抖音之前,我是很少看抖音的,总自以为的是刷来刷去浪费时间。
2020年疫情在家隔离的那几个月,极度无聊的我才开始偶尔用抖音记录下我和我奶奶的生活片段。而现在,因为我妈的影响。每天我都会打开抖音刷下,大部分时间是刷我妈的作品,偶尔也会拍下自己,也为了我妈能在茫茫人海里惊喜地刷到我的脸。
之前,我以为和家人的交流,有电话和视频就足够了,尽管分割两地,但能看到画面就很好了。后来,我发现主动的交流和被动的接受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有时,父母比我们想象的更会隐藏情绪。
比如,我妈和我爸两个人偶有争执,她心情不好,但只要我们打电话过去,她为了怕我们担心,就装着没事的样子与我们闲聊。
我们以为她很好,但挂下电话的父母也许并不是我们想象中开心的样子。
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我妈发抖音时一定是心情很好的,因为她从不是那种心情不好还要发抖音的人。
所以,每次看到我妈发的抖音,我都可以肯定她这一天是过得平安顺遂的。
老人与我们不同,他们不会用文字和视频来含蓄地表达各种情绪,他们的表现形式,如同孩子,简单得几乎单一。
所以,从这点上,我宁愿天天看到我妈拍的抖音,她健康快乐,我就安心自在。
3
有一段时间,网络上有各种批判“碎片化阅读”和“短暂性快乐”的文章。
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我深以为意,且身体力行不去参与。
但因为我妈拍抖音,我反而有了不同的思辨和看法。
我并不歌颂抖音此类的APP,但我赞成每个人都依照自己的舒服的方式过此一生。
人生漫长,并不一定非要时刻保持深刻和清醒,每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就要允许有些人很傻很天真且没心没肺的活着。
就像我钟爱纪录片,但偶尔也需要《王牌对王牌》那样的嘻嘻哈哈的综艺下饭菜。
就如某些成年人的分手,都没有明说,也不用非要激烈地穷追不舍一定要问个为什么。
太多的说教让我们迎难而上,却唯独忘了告诉我们有时也需要认赌服输。
我们都是嘴上向往着温情,身体却不知觉地奔赴功利。
生活本就累,较真久了,偶尔稀里糊涂过一天,也是一种福分。
就如我不沉迷抖音,但我喜欢我妈发抖音,因为我妈不在意她红不红,而我却很在意她快乐不快乐。
想想,也就这么简单。
以上就是为什么我妈会刷到我抖音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