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在我们穿梭或沉浸于这些令人愉悦的画面时悄悄溜走。不一会儿,可能魏老爸就会出来提醒你,刷了很久抖音了吧,让他来告诉你怎样刷抖音才更科学、对眼睛更好。
自然,周六上午醒来躺在床上打开抖音一刷,等到手举累了或者想点外卖了退出应用,才发现时间就这么溜走了,但是自己什么也没做,这个周末好亏啊!可是抖音就像黑洞一样,它的吸引力是如此强大,我们一旦尝到了甜头便很难逃逸,有时候想主动拉开距离又因为沉迷于它太久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是呀,当我们不刷抖音的时候我们还能干什么呢?
当我意识到抖音占用我太多时间,并且因为在这上面虚耗精力而产生负罪感的时候我就在计划如何分配除了游玩之外我的工作和生活时间。
01
无法彻底卸载的应用 无法返回的田园时代
一气之下,我卸载了抖音,但最后我又重新装了回来。为啥?因为大多数人都被短视频应用这种新的媒介形式“绑架”了,少部分人想要退回田园时代已经退无可退。
媒介形态的演进就像生产方式革命一样,历史的齿轮一旦转动,我们就被裹挟着无路可退。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对农业革命从另一个角度展开思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说从某种程度上讲,农业革命似乎是一场骗局。因为在采集狩猎时代虽然人类居无定所,但是人类可以吃到多样化的食物、不会因为某一种作物染病而产生饥荒,也不会因为只吃某几种特定的食物而营养不良,更不会因为要日日耕作而一辈子被束缚在土地上。
但是,就因为某一部分人想要食物稳定一些、再稳定一些,便有意识地培育野麦、开垦田地、建起村庄,经过数百代人日拱一卒地演进,最终让人类被繁重的农业劳动所束缚。本来人类作为林间上蹿下跳的猴子生活得也还不错,但是就是因为一开始的一点点贪心。想要更多,一步一步地被小麦这种作物“俘获”,在人类看似获得了稳定食物的同时,永远被束缚在土地上,而小麦等作物反而取得了物种演化上的成功,让它们的基因拷贝遍布所有人类的家园。
这恐怕就是触发人类最终走向无休止内卷的第一张骨牌!为人类后续变成技术和流通环节中的一颗螺丝钉的结局做了一场预演。
这种情况下,就算有一个部落还保留着采集狩猎时代的记忆,想要挣脱锁链回到田园时代的天性状态也回不去了。因为农田和城市不断扩张,曾经可以采摘野果狩猎野兽的山林终究会被从事农业的智人所开发。曾经基于采集狩猎生产方式所构建起来的简单社会群体已经被瓦解,现在想要活下去便不得不和住在村庄的人们打交道,以合群的方式一同生活劳作。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每一次媒介变迁的过程中。当微信刚上市的时候,QQ还是我主要的即时通讯工具,另外那个时候短信还正在经历最后的余晖。每当微信多一个用户,曾经使用QQ的人就会增加一份压力。因为你总要认识新的人,寒暄过后,往往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有微信吗?要不咱俩加个微信?”。
后来,微信不仅仅是一个聊天软件,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被极大地改变。因为随时随地可以接收到微信消息,所以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不复存在,晚上11点客户还会发来深夜的问候:方案改好了吗?稿子写得怎么样?或者老板看到了一碗震撼他心灵的鸡汤,还要与你分享,交流阅读感悟。不用微信就无法生活、更无法工作,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可以从微信这个生态退出了。
抖音也一样。当短视频被大家追捧的时候,每个人都在谈论它,都以在上面发布内容、分享内容、讨论,甚至是互动购物、带货赚钱为时尚。随着用它来放松取乐的人逐渐增多,一部分人开始在这个平台上拓展内容的边界、探索商业的可能性。
一个搞笑反串的用户可能迅速积累名气,被勇于尝鲜的品牌发现,开展商业活动。植入、带货、变现。他的成功故事激发了效仿者产出更加吸引人的内容。当用户的注意力被转移到这个平台时,这里就变成了时尚、潮流的策源地,信息传播的最佳放大器。最终,这个平台不仅在我们的生活娱乐里占据了一席之地,而且围绕它生产内容也会成为我们工作的一环,企业招聘岗位里也会新增一条抖音运营。我们已经彻底离不开它了,直到下一个新的媒介形式和平台崛起,重复上面的过程。
因此,我可以卸载某一个短视频应用,但是已经无法与这种媒介形式完全绝缘。不仅是因为我可以在其他平台上接触到这种内容,更重要的是我无法承担与时代脱节的损失。就我的工作来说,了解每天的新鲜资讯、网络热门话题、各种有趣互动已经成为了一项必须完成的日常积累和任务。最近要推送一篇微信文章了,我需要借势当前的热门话题来撰写标题、编辑内容,这样可能让稿件快速通过、早早下班、数据好看。
02
它离不开,但也不应是生活和工作的全部
虽然从宏观上看,拒斥新的媒介形式是一场徒劳的行动。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任由一种媒介把持着绝大多数时间不仅于身体无益,心灵也会感到空虚和负疚。
我需要与抖音保持距离,退出应用关闭手机干些别的事情。那么,如果我们退出抖音可以干些什么呢?
读书。每当我们被高速运转的现代生活和工作搞得非常疲劳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从前车马慢”,因此,读书永远是一个可以缓解焦虑、弥补空虚感的休闲方式和提升途径。但经过了短视频这种“高糖”零食的喂养,我们的兴奋点都变得很高、精力难以集中、时不时想要重新回到舒适的赛博世界。这种戒断反应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我常常本来不困,但是一翻开书看几页就哈欠连天,心灵毛焦火燎。
我自己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们太急于从书籍中获得意义和价值感,想让自己迅速充实起来,精神快速丰富。但是抱着太强的目的性去阅读反而会增加人的焦虑,除非你有非常强的自控能力,每天能强制读书一个小时,将一本书迅速读完可能会让人感觉充满成就感。
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我们被抖音吸引本来就说明自控能力比较一般。现在想要让生活重回多样化的休闲娱乐体验,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阅读门槛较低的杂志。
为什么选择杂志?首先,杂志是纸质印刷品,可以让人暂时离开屏幕。相比较各种电子书、各种屏幕,这种传统的读物的内容是刊印好的,是固定的,就算我在这本杂志里翻来翻去,也不会突然跳到购物网站或者搞笑视频中去。它很好地与电子世界做了一个区隔。其次,杂志的编辑、排版往往要花费一番功夫,相较于公众号热门文章时效性稍差,但是内容更加凝练。
我这半年来重新购买的杂志有三联周刊、第一财经,甚至前段时间看完《穿普拉达的女王》对时尚杂志也很好奇,这是我没有接触过的全新领域,我买回来翻一翻发现,它们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浅薄。另外有些杂志社还会偶尔组织线下的读者沙龙,有时间的话参加一下也非常不错。当你与作者和文中的采访对象近距离接触时,这种生活的鲜活感、真实感会让你有一种从赛博太空回归大地的踏实,重新感受现实世界的引力。
除了偶尔阅读杂志,还可以听播客与电台。眼花缭乱的视觉内容是我们焦虑的一大来源,但是音频内容的信息就更加单一,也会让人更加放松。我们主动沉浸于短视频的原因不外乎想要看到世界的多样性,现在你可以将它交给博客主播。闭上眼睛听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既不会错过新鲜有趣的信息,也免受画面的烦扰,让他们帮忙做信息的第一道整理,自己听更有深度的内容,让内心更有充实感。
我这一段时间以来常听的博客节目有:消费新知、贝望录、看理想,以及其他由平台所推荐的节目。这些节目让我既开阔了见识,又非常容易接受。哪怕最后没有增加知识与见解,听几位有趣的主播讲故事仿佛就像参与了一场朋友间的闲谈一样,也不会觉得浪费时间、有负罪感。
另外,看电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现在想起来有些可笑,小时候我就很沉迷于电视,尽管家里只能接收到两个台,但是往往会站到跟前一刻也不放过。父母会愤怒地说,你干脆钻进去得了。现在,看电视却成了摆脱短视频成瘾的一味药方。
我想对于成年人来说,电视这种大屏幕相对于手机小屏幕不容易成瘾的原因有这几个。首先,看电视相对于刷手机来说,是一件更具有仪式感的事情。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地铁上、走路的时候,甚至骑着共享单车、电动车。但是要看电视一般只能在家里看,它的体量明白地告诉我们,现在你正在娱乐,不能太久,过不了一会儿你自己就会觉得是不是要关掉电视,因为我还有别的事要做。相比之下,手机已经深度嵌入到了我们的身体,这块随身携带的屏幕,哪一天出门离开了它我们都会觉得浑身不自在。
其次,和杂志一样,电视的内容有频道和平台的限制,不能无限制跳转链接,界限感较为清晰。我们看电视的时候就只能看,而不能翻阅评论,更不可能弹幕互喷激情对线,少了些躁动自然也就多了些平静。与家人朋友一起看电视,还能客观上增加交流。
最后当然是看书了,阅读原典是很重要的,有些书值得反复看,不要着急从中获得什么增值,享受阅读的过程就好了。哪怕是读完一页便在沙发上睡着了,那也得到了休息,而不是在短视频的持续刺激下亢奋,挤占了难得的休闲时光。今年以来我也买了不少书,人类简史三部曲第一本只看了一半,最近又入手了《欧洲中世纪史》还有一些之前很热门但自己没沉下心来看的书,比如《低欲望社会》。
相见恨晚,我应该早点去读它们的。
以上就是为什么抖音现在退出就重新加载了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