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看过这么绝的片了。
你没猜错。
我说的就是《十年一品温如言》。
在电影院里那叫一个如坐针毡,脚趾扣地。
看着男主女主“相互拯救”,我只想来个人救救我。
有多难看?
上映当天直冲热搜第一。
豆瓣评分跌至地心。
妙的是,这部片首日票房1.46亿,打破情人节档票房记录。
这让人无比好奇——
它到底有多烂?
又是怎么“诈骗”到高票房的?
这是部改编自网文的电影。
原著从2009年开始连载,是一部相当古早的言情文。
也是很多人当年熬夜追的青春记忆。
所以电影上映前,已经圈了一部分观众。
除了为情怀买单的书粉,还有一大波单纯想在情人节应景看个片儿的情侣们。
情人节档嘛,本来也不求它能多优秀。
讲清楚故事,营造个氛围就成。
但这部片就是能烂出新境界,烂出新高峰,成功让所有看过的人愤而敲下一星。
原著尺度奇大,直接搬上银幕肯定过不了审,难免会进行改编。
但电影改得不伦不类,无论书粉还是路人看了都得骂一声“抢钱”。
先简单说下剧情。
女主自小寄住在江南,15岁被带回家。
但家里养女不接受她。
那咋办呢?
父母就把女主送到邻居家,让她和男主单独住一起。两人恋爱了。
3年后,男主患上精神疾病独自离去。又过7年,他回来找女主。女主抛下现男友,和男主复合。
就在这时,男主特喵的得癌症了!!
于是两人结婚。
影片完。
这都讲了些啥?
人物行为没有原因,故事转折生硬突兀,像一篇草草写成的流水账。
剧情空洞就算了,表演也堪称灾难。
前期强行渲染恋爱氛围,拉手拥抱安排上。
动作是到位了,神情却隐隐透着敷衍。
像端着一大桶工业糖精,硬怼到我们口中,还一边问:甜不甜,宠不宠?
可是看男主女主,就是一副不熟的样子啊?
为了烘托氛围,莫名其妙就来个壁咚。
但女主的表情惊恐大于羞涩,怎么看都像是流氓调戏三好学生。
到了男主离开、男主患癌,表演就更套路化了。
一个字:哭。
女主变着法子哭了14次,努力表现“我很伤心”。
男主也是。
好不容易挤出了一滴眼泪,一定会来个特写,仿佛生怕浪费了这“生动”表演。
他们哭得很用力,我看着笑出了声。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能哭”成为了演员晒演技的标准。
但不分场合滥用的眼泪,就像跟在冷笑话后的假笑,空洞多余,尬到让人不适。
比剧情表演更糟糕的是台词。
“我第一次见你,你就像一头受伤的小鹿。”
“你知道她一个人是怎么熬过来的吗?”
“为什么命运对我和言希这么残忍。”
甚至沈佳宜上身:
“你就是个傻子!”
“对,我就是傻!”
救命。
为什么要这么矫情啊!
两个主角仿佛行走的琼瑶阿姨复读机,青春疼痛语录一句接一句。
又做作又老土。
看不到情绪,更看不到灵魂。
有比矫情台词更让人窒息的吗?
还真有。
琼瑶剧虽然台词狗血,但故事逻辑还是自洽的,人物的行为都有内在动机。
但这部电影完全没有逻辑可言。
首先人物设定单薄得像纸片,两位主角仿佛只会谈恋爱的木偶人。
前一秒还是陌生人,下一秒莫名其妙就深爱对方难舍难分了。
起承转合没有,过渡发展更没有。
一上来就“我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
女主被欺负,男主立马挺身英雄救美。
按时间线看这才认识没几天,不是,为什么啊?霸道校草爱上我也得有个铺垫吧?
逻辑BUG也多到数不清。
女主父母好不容易找回亲生女儿,怎么就立刻排斥她,将她送走?
那还费劲找回来干嘛?
养女闹别扭、公开针对女主的底气在哪?
送走就算了,还送到邻居家,让女儿和邻居家男生单独住……
这父母的心也是有点大哈。
为了表现男主对女主的关心,编剧让女主受了个“重伤”——
手指头擦破了一点皮。
看男主这惊慌失措的模样,可能怕再晚点伤口就愈合了。
然后男主要去一趟美国。
出发前告诉女主“等我”,但因为患上PTSD应激障碍决定不回来了。
韩剧里最爱用的桥段虽迟必到:
生病了一个人躲起来,美名其曰“为对方好”。
然后等到相遇时对视泪如雨下:
“我怕耽误你!”
“我愿意和你一起承担啊!”
一整个大无语。
这种无脑式自我牺牲和自我感动,流行了这么多年,怎么还有人在用?
再来看看女主是怎么应对的。
她就长在沙发上,寸步不离守着一台固定电话。
???
电影设定是2013年。
明明可以找共同认识的人、社交平台联系……
再不济,手机总该有吧?
找人、等人就靠守着固话,这完全没有生活逻辑。
7年后,女主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
看她上班时的状态,妆容精致,神采奕奕,眉眼纯真如小白兔。
离现实中的外科医生几乎毫不相干。
就算没当过医生,但凡看一眼《人间世》《急诊室故事》这些纪录片。也能知道,医生有多忙多累吧?
忙起来连轴转几十个小时,比起精致的眼影眼线腮红,更常见的是黑眼圈和疲惫的面容。
更无语的是最后男主癌症晚期。
两人抱在一起互诉衷肠,强行煽情,哭得稀里哗啦。
编剧就差按头逼我们:
哭!多感动啊都给我哭!
这种绝症梗也太狗血了。
整部电影看下来,就是韩剧老梗大拼盘。
唯一的贡献,是让其他烂片显得不那么烂,以及反衬好片有多么好。
纯爱片就非得狗血矫情吗?
当然不是。
小众电影不提,就说广为人知的《情书》吧。
窗台边的柏原崇,是多少人心底的白月光。
PS,《十年一品温如言》也模仿了这个镜头。
但效果嘛……
但画面的差异其实不是重点。
内核才是。
爱情的基础是现实。
《情书》不仅讨论了爱情,还探讨了爱情的多样性,以及爱情的无奈现实。
而《十年一品温如言》中的爱情空洞无物,如海市蜃楼。
你完全不懂两个主角为什么会相爱,爱情表现在哪。
《情书》主角之间的感情很丰富。
有美好,也有背叛和欺骗。
有和解,也有念念不忘。
注意看影片里,两个女孩对男藤井树的情感呈现。
当博子在雪山下大喊“你好吗?我很好”。
我们能感受到,她放下对男藤井树后的松弛和释怀。
而另一边,女藤井树得知男藤井树已经去世,她的心里是怅然的。
终于确认自己的心意,但那个人已经不在了。
她躺在病床上喃喃自语。
悲伤、后悔、夹杂着一丝甜蜜,一同袭来。
这是她们对一位故人的不同悼念方式。
身为观众的我们都接收到了。
而回过头来看《十年一品温如言》。
女主得知男主癌症晚期时,只会皱眉、哭。
最后一场婚礼上的表现更是雷人。
她就微笑着和男主相拥着转啊转,仿佛某影楼婚纱广告。
在她脸上,你看不出一丝释然或哀伤。
只有呆滞和漠然。
更离谱的是,为了呼应原著。男主在影片结尾念出了原著的一句话:
“除非黄土白骨,我守你百岁无忧。”
哈?你不是癌症晚期已经离“黄土白骨”不远了吗?
字幕里的“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温言不羡仙”,也同样可笑。
原著是happy ending,这样说当然没问题。
但电影改成了悲情结局,依然直接套用。
说实话,我不觉感动或羡慕,只觉得好笑,完全无法共情。
为什么这种烂片还能高票房?
因为片方精准握住了IP+流量明星这套流量密码。
《十年一品温如言》作为言情大IP,有着极广的受众,大家都愿意为情怀贡献一张电影票。
主角丁禹兮和任敏的粉丝应援,也贡献了一部分票房。
再加上在抖音、微博刷屏式宣发,不少情侣就被骗了进来。
极速圈钱的后果,是疯狂的口碑反噬。
这也从一落千丈的票房上体现出来了。
但片方在意口碑吗?
说到底,他们就是一锤子买卖,只求上映首日上座率,单是首日票房就足以赚得盆满钵满。
看到一个看似理中客的观点:
拍电影是市场行为,只要能赚钱就是合理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不那么重要。
于是人人争先摆烂,都想着捞一波快钱收工。
后果就是一次次刷新烂片下限,院线电影犹如垃圾大杂烩。
这是中国电影的倒退。
也是观众的灾难。
电影不只是商品,也是文艺作品。
承托着导演的价值表达和审美倾向,引发观众的思考。
不该敷衍了事。
《十年一品温如言》这样的“作品”,我衷心希望到此为止,越少越好。
因为,觉醒的这一代中国观众,值得更好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