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内容在抖音医疗健康科普里容易违规?
抖音医疗健康内容内容值得信任吗?
……
4月27日下午,小抖开了一场抖音医疗健康公众沟通会。和媒体、医生以及一些关心医疗健康内容的朋友们分享了目前抖音医疗健康认证、内容管理规则等方面的问题,并解答了大家的困惑。
Q.01
医疗健康内容分为哪几类?
抖音上的医疗健康内容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认证医生/认证医疗机构发布的医疗科普,另一大类是非认证用户发布的健康科普。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涉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用药。
举例来说,讨论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属于医疗科普,讨论糖尿病的健康生活方式,就属于健康科普。平台仅允许认证用户发布医疗科普,非认证用户不能发布。同时,对于认证用户发布的内容,也设置了人镜一致、资质年检、内容专审等多道防线确保内容专业可靠。
Q.02
谁有资格做医疗科普?
目前抖音优先为三甲主治医师以上专家和国医大师进行个人认证,公立二级以上医院等进行机构认证。后续将对更多医学科普力量开放。
Q.03
非认证用户就不能做科普了吗?
非认证用户不能做医疗科普,但是可以做健康科普。我们设置了安全审核模型,会对非认证用户做医疗科普的行为和内容进行严厉打击。
同时也引入了健康谣言模型,如果非认证用户发布的健康知识分享触发了模型,相关内容也会被下架。平台还将定期公布健康谣言,提醒大家注意。
如晚上8点以后不能给孩子喝牛奶,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喝红酒可以养生等广泛流传的健康谣言都是我们严厉打击的类型。
Q.04
我们倡导的医疗科普原则是什么?
抖音上的医疗科普要经过安全审核和专业审核,才会被用户看到。
其中安全审核主要把控是否存在宣扬非法代孕、鉴定胎儿性别等违法行为和通过站外导流等形式提供医疗服务等违规行为(引导大家通过114、京医通等平台挂号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医不受影响);专业审核则有中/西医临床医生和医学专业人员,从科学性、普适性、客观性、安全性等方面把控医疗科普。
我们倡导医疗科普的科学性。倡导符合权威医学指南或基于循证医学验证、统计学事实达成的医学界共识的内容,避免未经严格证实、随意抄袭搬运的医学知识与观点,不建议跨专业科普。
比如,讲儿童睡8-10小时最健康就是不够科学的;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3至5岁的儿童10-13个小时;6至13岁的学龄儿童9-11个小时。”
倡导具备普适性的内容,充分考虑视频广泛的观看群体,如有个例病例不适合更广泛人群应用的情况应做温馨提示。
比如,一位心内科医生讲一位原本需要支架的患者,经过综合治疗避免了手术。这种个案就不具备普适性。如果有相似疾病患者看了视频而拒绝手术进而延误病情,后果将不堪设想。
倡导客观真实的科普,符合膳食指南或相关研究的养生建议,客观严谨地描述效果,避免夸大、绝对的表述。
比如,有医生称每减少一公斤体重,血压降低一毫米汞柱;每周运动5天,降低5-8毫米汞柱。这些数据都没有明确的循证医学依据,高血压更需要按照医嘱服药。
分享急救与抢救时,我们要求严格遵循院前急救流程或官方抢救方法,正确且完整的内容可能拯救生命。
比如,有作者在描述海姆立克急救法时,对患者是否可以有力咳嗽、站姿如何、以及年龄适应症选择上的错误,都可能造成事故。类似的科普内容更应该严格严谨。
另外,恶性肿瘤常常危及生命,相关科普应该更加谨慎。我们仅允许发布预防和早筛相关内容,避免治疗相关和跨专业科普。
Q.05
医疗科普的资质已经很严格了,为什么还要引入专家团队审核?
一旦平台认证,普通用户更为信赖,我们希望能够和认证用户一起,用更加严谨科学的内容回馈信赖,努力让平台上这部分内容成为大家健康生活的指南。
Q.06
既然审核已经这么专业了,是否平台上的医疗健康内容都值得信任?
尽管目前平台已经在准入审核上做了很多努力,但医学非常复杂。部分内容可能存在有科学依据,但在不同应用场景、应用人群视角下有争议的情况,我们会和行业专家与平台创作者一起,不断探索更合理的方式方法,做好这件事。
期待优质的健康科普能够帮助更多人掌握医学常识、培养健康习惯、建立科学预防、早诊早治,身体不适及时线下就医的正确健康观念。
一条视频带你看懂,抖音医疗科普内容是怎样审核上线的: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抖音手术治疗糖尿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鼎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