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李季 实习生 王思涵
1月24日,施工人员在西安市南门广场组装龙凤吉祥灯饰(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重回日常,西安的城市温度在隆冬腊月中迅速回升。
1月24日,西安全市降为低风险、恢复正常出行时,离除夕只有一周时间了。终于走出家门,人们抓紧时间舒展生活。
公交、地铁重新纵贯城市,上班族换下睡衣重归工位,医护人员终于按点下班,奶茶店又排起了长队……人们用阔别已久的繁忙为这场疫情下了最后一剂药,那就是对生活的信心。
家住西安市雁塔区潘家庄村的晓燕直到1月26日才第一次重新出门,“我估计我们这里解封最晚。”潘家庄村曾是这场疫情的暴风眼之一,村里至少有100人确诊新冠,大批村民被集中转运隔离。
26日出门时,她发现村口划出了特殊通道,迎接隔离的人回家。第二天,村里更热闹了,小商店、理发店、服装店陆续开门,晓燕觉得心里终于不再紧张。
从出现第一例病例到全市“解封”,西安经历了46天。一岁终了,这揪心的46天正在云开雾散,对未来的期许重新填满心扉。
作为这场疫情的第一例感染者,向南希望来年能在大医院找到一份好工作;曾在隔离酒店独自考研的徐洋终于回到安康老家,疫情让他更加珍惜眼前团圆的时光;出租车司机和快递小哥正在“备战”春节,餐馆店长已经在谋划开年的生意……
西安,正向春天大步走来。
2022年1月30日,市民在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一批发市场挑选新年饰品。 澎湃影像 图
城中村的家
随着潘家庄村“解封”,回家的事终于提上日程。
“解封”第二天,对门邻居来到晓燕家告别,还送了晓燕丈夫一条烟,感谢他们一个多月来的照顾。这是一位40多岁的独居男子,因为工作租住在村中,疫情来袭突然封村时,他没锅没灶,吃饭成了最大的难题。
去年12月23日,随着西安封控,潘家庄村也随之封闭。
刚“封村”的头几天,晓燕丈夫发现对门邻居只吃泡面和薯片,连着吃了几天。“没口热饭吃,这样下去怎么行。”晓燕丈夫喊他来家里吃饭,他不好意思,没过来,晓燕就端了一碗饭过去。这么一来二去,两家就搭上了伙。
等政府开始发菜后,对门邻居就把发的菜肉、米面都提给晓燕家,一日三餐两户都在一起解决,就这么坚持了一个多月。
临走前,他特别来晓燕家道别、感谢。晓燕觉得,她只是做了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没想着让人感谢,“都不容易”。
晓燕家租住的是房东的自建房,共4层,每层有多家租户,共用该层的卫生间,楼下有院子、有大门。这种院落式的布局在西安城中村很常见,村落肌理与这座超大城市共同律动。
一个月前,疫情在城中村集中暴发。1月4日的消息是,西安城中村住户共确诊274例,涉及39个村,其中潘家庄村确诊病例达100例。此外,还出现了东凹里村、沙井村等多个聚集性暴发点。
2022年1月6日下午,在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道徐家庄村,防疫人员对刚刚结束集中隔离的几位租住户进行严格消毒。 澎湃影像 图
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有沙井村的租户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求助吃饭问题,“目前小区封闭已经13天左右了,就剩两天的食物了。饭馆商户关闭,超市关闭,先前储存的食物用尽而无法得到补充,而且并非所有租客都有条件做饭,除了米面油这类,还需要很多泡面或快餐之类的食物。还请尽快解决。”
1月5日晚,西安市雁塔区政府回复。“村内引进民生服务企业采购大量方便面、挂面、馒头等食物,如果您需要购买,可通过每户房东进行订购,随后由村组干部和志愿者负责配送。”
封闭管理时,晓燕楼下的邻居家吃光了面粉,晓燕给他们家匀了一袋。这家人口多,老人从老家过来带孩子。
多年来,城中村接纳了众多打工者,让他们得以扎根西安。
晓燕一家已经在潘家庄村住了七八年,她刚来西安打工时就租住在这,一直在这里结婚、生子,从租一间房变成租两间,房租也从一间200元涨到了300元。
新的一年,他们一家仍会生活在这里,带娃、上班,还要抽空回宝鸡老家。晓燕说她对生活的要求很简单,“希望来年工资高一点,运气好一点。”
特殊寒假
西安高校的学生们更早感受到家的温暖。
西安全市还没有“解封”时,高校学生就被提前安排返乡。1月16日起,西安地区高校按照分批、错峰、有序原则安排放寒假,截止18日上午7时,有25所高校已相继放假。
长安大学大四学生徐洋直到1月27日才乘高铁回安康老家。之前,1月17日到21日,他一直在学校当志愿者,协助离校转运工作。由于仍在疫情管控期间,长安大学制定了学生离校转运工作方案,对省外学生包机、拼机送回,省内学生协调当地包车送回。
1月17日凌晨4点,长安大学集中送返乡学生去机场及车站。 新华社 图
1月17日凌晨4点,长安大学北校区灯火通明,70余辆持有“专用通行证”的大巴车陆续驶入校园,将2.2万余名学生分批次“点对点”送至机场与车站。
徐洋记得,当天老师们凌晨三点半就到岗了,开始组织转运工作。徐洋负责的是学校到高铁站的转运,他帮忙装行李、跟车、送站,还要检查遗漏物品。转运工作安排得非常周密,从早上5点到晚上9点,每隔一小时都会发车,车辆还要提前半小时到校消杀。
“上车前会检查学生是否携带离市证明,大中专学生离校返乡证明,48小时核酸报告。”徐洋介绍,这是当时返乡学生必备的凭证。
那时,徐洋并没有急着回家。他说,“之前在宾馆隔离太久了,想待在人群里。”
徐洋曾是长安大学传播链的密切接触者。去年12月15日,长安大学首次报告了3例确诊病例,到12月21日,这条传播链已经超过20人感染。疫情在西安主城区散发开来,社区隐匿传播令防控不断升级,中高风险区不断增加。
早在12月15日当天,就有学校老师提醒徐洋,他是密接。其后两天,徐洋过得战战兢兢,“担心自己成为传染源,传给别人。也担心在大群体里,核酸检测迟迟发现不了我的问题,我还得出门吃饭。”
直到12月17日,徐洋被带去集中隔离。可另一个问题又来了,12月25日,他要参加研究生考试,怎么办?
最终,他在隔离酒店里独自完成了考卷,成了351名被“送考上门”的隔离考生之一。
疫情带来了考场调整、考生交通等问题。为此,陕西省安排车辆2260辆,接送封控点学生2022人,到103个B、C类考生隔离酒店送考351人。此外,还为1名确诊病例设立“单人考场”。
最终,应在西安参加研究生考试的11.85万人中,实际参加10.68万人,参考率90.1%,比去年全省平均值高出2.2个百分点。
去年12月25日,徐洋在隔离酒店客房独自考研。 抖音@陕视新闻 截图
在隔离酒店复习时,徐洋一度学不进去,最初几天还出现了低烧,他提心吊胆,害怕自己“中招”,好在核酸一直是阴性,感冒也在几日后缓解。那些天,妈妈一直发微信鼓励他,“不管考不考得成,你都静下心来背两天”,“你努力了,考不成也没关系,健康第一。”
1月27日回到家,徐洋最开心的就是跟父母团聚。家里的保留节目又要开始了,一家人在客厅架起锅,煎蛋饺,其乐融融。
经历了这场疫情,徐洋就想跟父母多待一会儿,他觉得这样的时光“要珍惜”。
故事的最初
这个春节向南不打算回家了,直到1月29日,他仍在隔离中。
向南是这次西安疫情的第一例确诊病例,他是西安市灞桥区境外人员隔离酒店工作专班成员,初步判断他的感染原因为偶发职业暴露所致。
向南在2021年12月9日确诊。那时,没有人能想到这场疫情会持续一个多月,并最终在西安全市感染2053人。
据央视新闻1月6日消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陕西工作组流调溯源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西安本次疫情与12月4日境外航班输入病例关联。
向南在微博上记录到,他在12月3日进入专班,12月4日18 :00在酒店侧门接待了PK854航班的隔离人员,期间负责送餐、消杀。12月21日举行的陕西省疫情防控发布会通报,陕西省疾控中心共对36例本土病例标本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全部为德尔塔变异株,均与12月4日巴基斯坦入境航班PK854旅客中发现的境外输入病例高度同源。
最初,向南是在12月8日被通知核酸异常的。
“中午12点通知我们10个人在房间隔离,说需要重新采样我们10个人。”12月8日中午,向阳和同事们接到通知,例行检测中,他们的混管检测有问题,需要单采确认。
下午,他们10个同事做了好几回核酸,那时向南还觉得不会是自己。直到12月9日凌晨,向南接到一个电话,说救护车来了,让他穿上二级防护、带上行李下楼。等他上车一问,护士说:“你确诊了。”
“万万没想到。”直到现在,向南都记得那时的诧异。
向南入院没几天,又发生了第二个想不到。
12月12日,第二例病例确诊,其为西安市雁塔南路紫薇永和坊子牛门诊部一名26岁的女性工作人员,郭某。她在重点行业人员例行核酸检测中发现结果异常,随即被隔离。
向南、郭某,这两个看起来缺乏关联的人,在疫情的催动下,引发了极大的讨论。随着其后几日长安大学传播链上病例激增,有谣言传出,说向南和郭某是情人关系、而郭某和长安大学链上某男是情人关系,这就串起一条完整的传播链。
这让向南十分气愤,12月23日,他专门发微博澄清。其时,两个造谣者已被警方行政拘留,案由为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
去年12月24日,微博@陕西发布 公布两名造谣者被行政拘留。
12月18日,西安已经公布了三大传播链:入境航班隔离酒店传播链、子牛门诊传播链、长安大学传播链,然而各个传播链间关系不明,这让防控难度加大。
随后,更多阳性病例在大规模核酸筛查中浮出水面,西安疫情底数开始集中暴露。在2021年的最后一周,西安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均在150例以上。期间,经过数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和严格封控,加之大量密接者转移隔离,元旦以来,西安社区层面疫情传播势头得到控制,社会层面检出病例比例逐步下降。
2022年1月4日,在疫情持续的第27天,西安新增本土病例降至35例,其中社区筛查发现0例,疫情防控进入“社会面清零”的总攻阶段。
当天,向南出院,直接转到康复医院,两周后又转至隔离酒店。最近,仍在隔离的他联系了相关血液中心,准备大年初八去捐献血浆,以帮助重症患者康复。
过了年,向南就22岁了。他去年才从学校毕业,学的是护理专业,还是优秀毕业生,不过毕业后找工作一直不太顺利。他的新年愿望是学有所用,能在大医院上班。等一切结束,他要开始面试三甲医院。
长安如常
1月28日下午,冒着小雪,李玉山开车赶回安康老家。
这是西安“解封”后的第5天,一切正在加速恢复到以前的模样。李玉山是西安一家牙科诊所的牙医,一解封,她就连上了三天班,治疗了一批复诊病人。
李玉山觉得,现在大家的心态跟两年前已有很大不同。
“最初武汉暴发疫情的时候,大家对病毒很恐惧,那段时间‘后遗症’很严重,病人都不愿意去医院,我们开门后很久没人来。现在大家对病毒的认识都提高了,只要你消毒好,一解封就有人来看病。”
作为口腔医疗行业,她所在的诊所2021年12月12日就接到了停诊通知,那时,西安还只有2例病例。“那天早上6点多接到通知,必须停业,没有时间妥善安置复诊病人,牙科治疗通常需要治疗几回。”李玉山说。
之后,诊所一直处于停业状态,复诊病人只能延期。
在家隔离期间,李玉山一直惦记着一位91岁的病人,之前老人家来做全口假牙,当时他牙龈红肿,李玉山就没急着做,想先消肿一周,没想到,店就关了,城就“封”了。
一“解封”,老人又来复诊,李玉山先给他修理了旧的假牙,总算赶在节前给老人装上。
在西安网红地标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上,一家古法面新陕菜馆还未开张。店长吴大姐说,临近年关,员工都回家了,要看年后有几个人回来,才能决定什么时候重新开业。
“停业对员工有不小的影响,年轻人有房贷车贷,稍微年龄大一点的,上有老、下有小,他们也面临很多困难,所以每次一停业,都要流失员工。”吴大姐说。
这已经是这家店第三次因疫情而停业了。
此前,这家店曾3个月2度被确诊病例光顾。第一次是7月底碰到重庆确诊情侣,第二次是10月中旬碰到退休旅游夫妇。这次,吴大姐正在着手应对,一“解封”,她就给员工家属们寄去成箱的新春贺礼。
对于服务类行业,疫情影响重大。这点,从事物流业的刘子新也感受深刻。
刘子新是西安一家快递网点的负责人,去年底,感觉到西安疫情形势加剧,他在封控前3天就住进了公司仓库。这个经验,来自于两年前武汉疫情时期,那时他带着儿子住在仓库,保障网点送货、拉货。
刘子新记得,武汉疫情时期,有个快递网点的老板是湖北人,封控后回不来,等他5月份回来西安,因为中间碰上拆迁,库房已经搬了两次家,损失了几十万。
好在这次西安疫情恢复更快,“解封”后,刘子新的网点正常复工,春节也不会打烊。
晓燕一家不打算回老家过年了。晓燕丈夫是出租车司机,他正忙着给出租车安装防疫“隔离仓”,准备趁春节客流高峰抓紧跑车。
忙碌中,西安正在重回往日模样。
2022年1月29日,陕西省西安市火车站准备出行的旅客。 澎湃影像 图
(晓燕、徐洋、向南、李玉山、吴大姐、刘子新均为化名)
(实习生郑久洲、吴晓帆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钟煜豪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