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缝缝剪剪,雷山非遗传承人@手工苗绣杨阿妮 让传统苗绣秀出指尖新态度。
苗绣与苏绣、蜀绣、湘绣等绣品有何不同?它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苗绣背后的蕴意、绣娘美丽的故事,应该如何推广,被更多所知悉呢?
今天,@字节跳动扶贫 特邀非遗传承人杨阿妮,做客微访谈,聊聊非遗苗绣那些事儿。现在,把访谈内容整体出来,分享给大家。
1.阿妮老师您好,对于非遗传承人,我们总是充满了钦佩和好奇,请问您是否能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我是苗族人,从小就渴望早日学到一手苗族刺绣技艺。六岁时就跟母亲学习刺绣,八、九岁时就可以帮母亲做一些苗族服饰刺绣的成品了,因为浓心于苗绣,我十岁了才读一年级。之后就一边上学,一边继续钻心苗绣技艺。因为太爱这门技艺了,可能也是苗族姑娘天生对苗绣的亲近感。所以初中毕业后我直接报考雷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民族艺术班专心学习苗绣技艺,之后又深入苗寨乡村,在实践中深化和收集传统苗绣作品,也走出山外去学习和交流。2003年正式独立开始操持起自己的刺绣门面,开始一边刺绣一边推广产品,一边交流技艺,很是辛苦,但是觉得为了自己最热爱的事忙碌着特别值当。
苗绣有它自己的审美体系,我们苗族人对绣法和绣图更有传承千年的技艺积累。加上我本身有着对苗绣的偏爱和钻劲儿,所以我也不断的尝试新的元素融入,同时也在各种设计展览中去分享,其中就参加了“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和能工巧匠大赛,也有幸多次荣获州、县“名匠”和“名创”称号。
我很庆幸,自己可以从事自己喜爱的事并且得到政府和用户的认可,越是这样,越对自我技艺的要求越高,因为觉得只有不断的绣出好作品,不断的让苗绣技艺守护好传承好,才不负期望,才能对得起自己小时候那份小梦想。
2.阿妮老师您好,我想问下,苗绣与苏绣、蜀绣、湘绣等绣品有何不同?它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
苗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苗族人在民族迁徙的过程中创造了不同样式、风格的服饰,刺绣题材选择虽然丰富,但较也为固定,有龙、鸟、鱼、铜鼓、花卉、蝴蝶,还有反映苗族历史的画面。苗绣的一大特点是不事先取样,其中挑花就是其中一大特色,它利用布的经纬线挑绣,反挑正取,形成各种几何纹样。挑花就是借助色彩和不规则几何纹样的搭配,形成多视角的图案,从而达到"则看成岭近成峰"的立体与平面统一的视觉效果。有人说苗绣是穿在身上得的史书,几乎每一个刺绣纹样都有一个来历或传说,都是民族情感的表达。
苏绣、蜀绣、湘绣、粤绣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地域不同、风土文化不同,所以再绣图、针法上也各有特色。
苗绣与苏绣、蜀绣、湘绣的差别之处,在于它是基于苗族人的日常需求而不是展示需求而存在、发展,小到手帕、餐巾,大到成衣、围巾、被子等,苗族妇女在耳口相传中,一方面运用到生活用度中,同时也在延续着本民族的历史。雷山90%多都是少数民族,其中80%多是苗族人,可以说我们这苗家妇女都非常擅长纺织和刺绣。而且,人不同绣不同,我们不会拘泥于固定绣图,在绣法和颜色上也比较大胆和夸张,源于生活但又不是生活的简单再现,每个绣品可以说都是绣娘们想象和情感的自由表达。
3.阿妮老师你好,苗绣中蕴含着丰富的苗族的传说,图案和工艺都比较抽象,外人不容易理解。我想请问,您在推广苗绣的时候,如何让苗绣被大山外的人所知悉,如何将苗绣推向大众市场呢?
在苗绣的推广中,我们当地雷山政府也给与很大的支持,因为本身雷山的非遗项目就很丰富,比如芦笙文化、银饰工艺、鼓藏节、吊脚楼营造技艺等。在这种文化土壤下,政府不仅给与传承人们很多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也会引入很多资源盘活我们的非遗产业。我们自身也会充分利用好这些机会,绣出好作品、学习市场新鲜元素,让技艺不断有呼吸外界空气的机会。
传统的技艺推广渠道可能更多是线下,我也经常去各地大学、会展活动等分享和展示我们的手工苗绣,也希望获取更多市场合作机会。
今年,字节跳动扶贫开展雷山扶贫工作,而且专门开设了线上线下培训课程,还特别针对我们几个非遗传承人进行培训指导。我之前不怎么刷抖音,因为本身我对新媒体接触就少,当然也是忙着赶制绣品或是外出参加交流活动。但这次字节跳动扶贫开始是电话和我沟通了解我的情况,之后来到雷山后面对面的指导,让我这个不怎么会拍视频的人也学会了拿起手机把刺绣的过程记录下来。评论中,很多用户都说想体验苗绣,觉得这些一针一线绣出来作品是另一种时尚。我看到这些特别兴奋,当人突然被这么多年轻用户关注也很紧张。但静下心来一想,这不正式传承和守护苗绣技艺的一种新媒体渠道吗,让更多年轻用户喜欢并关注,才是我们这些传承人追求的让技艺永葆青春的目的吗?于是,我一方面招募更多绣娘感知从抖音上接到的订单,一方面加速筹备苗绣体验基地,也可以说是线上线下联动起来推广苗绣了。
4.当一项技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想,引人关注的不仅是它“曾是怎样”,还有它“将会怎样”。作为非遗传承人,您如何解答传承与创新这个课题呢?
就像上面讲的,通过新的平台传播非遗技艺和产品,就是创新传承的一种有效方式。以前我妈出于被动状态,有用户下订单我就着急绣娘赶制,现在不仅满足的订单来源多元的问题,而且通过抖音等短视频的形式,还可以把我们刺绣的过程以及绣品背后的故事等展示给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与用户沟通,也能听到他们的反馈声音,在这种互动中,苗绣技艺更加鲜活生动了,我们的动力也更强了。因为我们知道当下年轻人关注什么、喜欢什么,市场潮流怎么发展,这不仅是经济的源头更是创新传承的力量之源。在保留苗绣传统意涵和绣法的基础上,我会激发出新的创意灵感,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想法和规划。
5.阿妮老师,苗绣凝聚着绣娘的智慧,苗绣的技艺也因为绣娘们而传承和创新。那么,我想问下,苗绣这门手艺对于雷山当地绣娘的生活有哪些改善呢?苗绣对带动雷山脱贫有哪些帮助呢?
我自己在经营刺绣服饰的同时,也不断在组织开展苗族刺绣手工艺技能培训。一方面想让刺绣市场化产业化的同时惠及更多当地的绣娘,一方面想把我获取的新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让他们也能不断精进技艺与时俱进,截止目前,培训活动已惠及全县4个乡镇18个自然村500多户,也培养和发展了一批绣娘,并利用“公司+农户”的经营协作模式,把生产订单下发给绣娘在家生产制作,使之既能在家就可以打工挣钱,又还能照顾孩子和老人。
另外,在各个村我们也会选定一名刺绣技能好、大胆管理、认真负责的联系骨干负责其所在村的后续刺绣技能指导和发放、收回、检验订单产品,确保发放加工订单产品的质量,保证接受培训的贫困人员经济收入常态化。
因为雷山也是国家级贫困县,所以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贫困绣娘增加收入,也算是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贡献力量。
6.阿妮老师,您整合全县绣娘的手工艺,将苗绣产业化,这是让人非常钦佩的。请问您是否能分享一个印象最深的绣娘的故事?
在我从事苗绣技艺传承的这么多年,认识了很多很多的同行朋友,其中有一位叫李敏,经历和我很相似,我们也是和好的朋友,平常也会经常交流合作。李敏也是出生在苗绣世家,和我一样从小就有一颗热爱苗绣的心,8岁时就模仿母亲学习刺绣,在母亲的耐心传教下,15岁时就能独立完成十分精美的刺绣品和苗族便装服饰,18岁就能绣制出十分精美的苗族盛装。她在自己创业的同时,也不断在到全国各地考察交流,可以说是一个在苗绣技艺守护和传承上都非遗有贡献的人。她也常说,自己成功不算成功,共同成功才是成功。
像李敏这种投身于苗绣技艺传承的同行们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也很多,因为我们都是苗绣的热爱者,我们希望竭尽所能守护好它。
7.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苗绣背后的蕴意、绣娘美丽的故事,应该如何推广,被更多所知悉呢?您对于“互联网+非遗”是怎么看待呢?
当下“互联网+”风潮正当其时,“互联网+非遗”自然也会借势成为颇具吸引力的话题。我的很多同行也借助互联网的传播渠道去拓展用户、推广技艺。传播渠道在多元一方面增加了获客的机会,但如何持续的运营内容维护好用户也是需要更多投入的地方。在字节跳动扶贫的扶持下,我有了自己的抖音号、头条号,而且经过这段时间的内容传播,我发现了很多之前通过传统渠道不能感触到的市场反馈。而且,因为我的视频中有苗绣盛装的作品展示,不仅一下接到了三套嫁衣定制的订单,而且嫁衣的绣图还被字节跳动公司作为中秋员工月饼礼盒设计元素的一部分。苗绣的典型图案以一种新的演绎方式,被互联网公司的年轻用户所看到,对我来说也就是互联网传播后的一个落地传承方式。
当然,如果想要获取持续的用户关注和声量,也要在内容创作上下功夫。因为我是手工刺绣,所以通过短视频我会把我手工刺绣的过程呈现出来,这样也会一定程度解答抖音用户的疑虑,也让他们对手工苗绣有更直观的感受。我也希望通过这些平台,聚拢一批非遗文化爱好者,让他们在关注的同时与我们一起传承苗绣。
以上就是抖音怎么招绣娘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