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由毕淑敏老师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女心理师》在网络平台上线。在上线两天的时间里,这部剧的收视率、热度飙升至榜首,就目前而言,这部剧受到广泛好评,“演员演技在线”“剧情不落俗套”“角色形象立体”“三观优秀正确”……等等评价都不能完全形容它的优秀。尽管电视剧对原著小说做了很大力度的改编,但书中与心理咨询有关的“硬核内容”却保留了下来,并且在银幕上得以完美的呈现,小助手就借助这部剧,从心理工作者的角度来说说我对这部剧的一些看法。
首先,剧中关于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专业性的内容都是非常严谨“硬核”的。以第一集为例,杨紫扮演的咨询师贺顿。接到了一通求助热线,电话那头的女生正在天台边缘准备一跃而下,在接下来的危机干预过程中,无论是贺顿采用的“短期焦点解决”方式,还是她在电话中为了建立信任关系、解除危机说的每一句话,都体现着“专业”二字。
其次,《女心理师》以单元剧的形式, 通过一个个咨询案例,将咨询师的工作情况展现在大众面前,让更多的人知道心理咨询师是怎样工作的。小助手还记得第一次跟亲戚介绍自己读心理学时,亲戚问的两个问题“你们学心理学的是不是会算命啊”“你知不知道我现在心里面在想什么”。这两个问题应该能反映大多数人对心理学、对心理工作者的刻板印象,而这部剧至少展示了咨询师的工作方式,至少让人们明白了“原来咨询师也是要靠问问题才知道别人的想法”“原来心理咨询是这样的”。尽管电视剧在情节表现上有艺术加工,比如说通过一两次咨询,来访者就解决了问题,而实际上一到两次咨询才刚建立信任关系,要解决来访者的问题可能要经过更长的咨询过程。
作为心理工作者,看到有这样一部以心理咨询为主题的电视剧,小助手还是很高兴的。一方面它以一种人们都能接受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心理学、向人们科普更多的心理知识,让更多人不再对心理问题“谈虎色变”,不再对有心理疾病的人抱有偏见。另一方面,每一集生活化的场景和故事在告诉人们:“心理问题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小助手在接触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过程中,碰到的比较多的情况就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问题”“不能接受出现这样的问题”。由于缺少对心理问题的了解,孩子或者家长只是看到了发生的变化,却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或者说家长知道出现了问题,却不能接受问题的存在。基于这两个原因,孩子或者家长一直没有去寻求专业的帮助,或者说只是去了一两次咨询,还没有搭建信任关系的时候就中断了咨询关系,导致问题一点点变得严重,让问题的调整变得困难。
一些心里话毕淑敏老师可以说是小助手读心理学,从事心理工作的原因。这部改编自她书籍的电视剧,据说还有徐凯文老师、有北师大心理系的许多教授在幕后提供专业的支持,小助手是由心地希望这部剧能够展示心理工作更真实的一面、传达更多专业的心理知识,让人们对心理问题有基本的了解,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够及时主动求助。
以上就是抖音小助手毕淑敏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