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古城的样态保存的比较完整,明代的城墙、城门、钟鼓楼什么的,该有的都有。站在古城正中心的钟鼓楼上,便能一览整座城的风貌。
关于古城本身,只要走进浚县。就能感受得到,不多赘述,在这里咱们聊一聊浚县的特别之处吧~
❀✿❀✿❀✿
浚县这个地方,和粮食的关系十分密切。
在古城东大伾(pī)山北麓,有一处历史遗存,占地近八万平米,乃是隋朝的黎阳仓。
这处粮仓有点牛,据说当年隋炀帝三征辽东的时候,便把黎阳仓当作后方物资供应基地。
另有史料记载,说是隋唐时,黄河以北各地征来的粮食,大都在黎阳仓集中,然后再往外运。那时的黎阳仓可储粮三千多万斤,差不多够八万人吃一年。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黎阳仓的归属成了朝代更迭、天下安稳的重要指标。
要是有机会到浚县,记得去黎阳仓遗址转转~
❀✿❀✿❀✿
古城西大街不远处有座五孔石桥,名为云溪桥。这桥就架在大运河上,曾经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相对于讴赞桥的性能,我更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它背后的故事。
这桥大概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一开始是座木桥,嘉靖年间的时候木桥塌了,于是重修成一座石桥。
主持修桥的是当地县令,这时候就有人就提议把桥孔修得小一些、多一些,为什么呢?
说是这样运河上的大船就过不去了,然后就得在古城中多绕些路,由此就能多收些税,当地人也能多挣几个钱。
听着很有道理,但是县令想想还是没同意,反而把桥洞修得又高又宽。
在他看来,那些抖机灵的做法是能够带来些好处,但带来的都是眼前利益。运河上来往的不仅是商船,还有往全国各地运粮食的漕船,如果桥孔建窄了,运粮船被耽搁了,全国百姓的粮食就耽搁了。
如今的云溪桥上依旧人来人往,但云溪桥的故事却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解。等哪一天,作为游客的你走过浚县的这座桥时,或许可以多驻足片刻,回味片刻~
❀✿❀✿❀✿
浚县有很多很多与粮食有关的遗迹,像是浮丘山上“敦俗劝农”碑,街边随处可见的“泥咕咕”等,不过最后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人的故事。
这个人名叫程相文,和玉米打了近六十年的交道,如今已经八十多岁的他,仍然在自己育种的土地上耕耘着。
程老爷子告诉我们,当年他刚从农校毕业,便被分到了浚县农业局。
那时候浚县刚刚遭遇五十年不遇的洪水,乡亲们听说小程同志是学农的,便全都围上来,让他给想想办法,说不求别的,黄馍吃好就满足了。
小程的内心十分震动,抱着让乡亲们吃饱饭的念头,跑到海南三亚,租了八亩地和一间茅草房,开始了当农民的日子。
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一次又一次的奔波,为了培育出优良的品种,他每年春节都不回家,因为春节期间正是育种的黄金期,一天也不能耽搁。
就这样,为了一颗小小的种子。他在海南的试验田里度过了五十多个春节,从“小程”到“老程”,他错过了儿女的出生,甚至错过了父母的离世。
但他选育的39个玉米新品种不仅让浚县乡亲吃饱了饭,还让他们致了富。
“仓廪实,天下安”,古城昨天的故事和今天的繁华,都在讲述着浚县人对土地的坚守。几千年来,秉承着重农守本的传统,古城人逐渐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如今,他们依旧坚守着自己的土地,在平原沃野上谱写着新的篇章。
编辑 | 王琳艳
以上就是记住河南乡愁抖音短视频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