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了,红雷老王清汤拉面就在银川西夏区的建设巷内开,记忆中这家拉面店,搬过三次,但一直在西夏区宁夏中医研究院对面的建设巷内!
为什么叫“红雷老王清汤拉面”,我想是因为这儿驻扎有兰空的雷达团叫红雷部队,老板是个甘肃人,姓王,人称老王,因此起名:红雷老王清汤拉面!这名字也不是老板起的,是吃客们一直这样叫的,慢慢就叫出名了!
建设巷东有一片小树丛,树林旁边是一溜破旧的房屋,是六十年代盖的老房子,顶上铺着瓦片,大屋檐,破败不堪,旁边一片萧条,唯有一间房围满了人,近前看,里面有二张桌子,也没有什么招牌,营业执照,吃客们排着队交钱,一碗拉面1.5元。屋子窄小,端上面后根本就没有地方坐,只好随同事端面出门,只见林带里,到处放着小方凳,有人立着吃,有人蹲着吃,形态各异,一个个吃的津津有味,满头冒汗,我心想,有这么好吃吗?
找一个方凳,放上碗,举箸欲食,只见这一碗拉面,用的碗比一般的牛肉拉面馆的碗要小,是清汤的,上面洒了葱花,香菜,还有一点点油泼辣子,一搅飘着羊油花儿。捞一筷子二细拉面放进肚内,筋道耐嚼,同事给我 示范,吃一囗面,喝一囗汤,一会儿,一碗面就见底了,味道确实不错,让人有种意犹未尽之感。碗中的拉面比一般的面馆的面要少一半,看见有人不够吃完了又去添了一碗,这一碗对城里人来说也够了。一碗拉面入肚,全身欢畅,酒醉的头痛感似乎也轻了许多。
在上班的路上,同事介绍说,红雷老王清汤拉面的水好,他不像一般牛肉拉面馆用自来水,而是用压井自己抽地下水,故汤鲜味美。从此,我也像许多吃客一样,常来吃一碗清汤拉面,成了吃客长长队伍中的一员。
后来的年头,城市建设加快。老房子拆了,建设巷也铺成了水泥路,红雷老王清汤拉面也搬进了原址西面楼房下的营业房,仍旧是一间房子,长长的吃客队伍,没有服务员,自己拿筷子,自己端面,屋里、屋外的小凳上,食客们从来吃的热汽腾腾,满头冒汗,条件这么差,但从来没听到人抱怨,秩序井然,这里的人们就习惯了这一囗!
2000年前后,红雷老王清汤拉面扩大了铺面,又搬到了建设巷与星光巷的十字路囗,食客们终于吃饭做进了屋内,不用十几年如一日的蹲在门处,春夏秋冬感受风雨的侵扰了。
依旧是没有门牌,没有价格表,没有任何装饰,没有服务员。红雷老王清汤拉面开到哪儿哪儿火,吃客们的队伍只是越排越长。这时候经营者变了,老王老板不在了,继承他拉面馆的据说是他外甥,一个中年人,高个子,瘦削的体形,也不知道姓甚名谁,一脸严肃,也不爱理人,一般开店的老板都讲究和气生财,对顾客很热情,他绝对是个另类。谁叫他做的清汤拉面好吃呢?
这个中年老板买了一辆奔驰车,每天早晨将车停在门口,就进店与员工干活了,一干就是一上午,调汤、配料、加老汤,这些活都是他亲手干,在后厨里,食客也分不清哪个是老板,哪个是员工。
早晨去店里,先去吃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拉面,然后精神抖擞的去火锅店开门。
拉面馆平时主要有三个人,老板、老板媳妇、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妇人(不知是老板的母亲还是舅妈)。
老妇人在墙边的一张小方桌前收钱,哪时一碗拉面5元钱,一个鸡蛋一元,也不开票,排着长队的吃客缓缓前行,也没有人加队,老妇人头也不抬,只管收钱。
一天早晨,我们正在排队,有个干部模样的人进来,身后跟着个秘书,来了就加队,秘书对老妇人说:是领导,有事!老妇人头也不抬说:排队、排队!到跟前也不收那个秘书的钱,哪个领导看到排长队人不满的眼神,将秘书拉到了长队的后尾。
这二年,老妇人不见了。估计是病逝了,老板媳妇卖单,只听她不停的喊:二碗、一碗……
今年,拉面一碗也涨到了6元,卖票方桌前多了个年轻人,我问了一下,是老板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干了几年,辞职来面馆上班,我鼓励他好好干,小伙子冲我笑笑,比他爸对人热情许多!
现在工商监管严,我终于看到了墙上的营业执照,墙上也挂了几幅王应科的书法作品,唯一不变是长长的吃客队伍。西夏区又开了二家红雷老王清汤拉面馆,但生意都不如老店。
这就是宁夏第一的清汤红雷老王拉面
以上就是红雷拉面抖音银川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